2024 -12
晶片国家队之议应三思
12月18日第12届全国科技会议闭幕,国科会主委吴诚文在会后记者会上宣布,将组“Chip Team Taiwan(晶片台湾队)”,他表示台湾目前半导体产业链包含IC设计、晶圆制造及封装测试,对接对象大部分为国外市场,也就是说我们半导体产业链制造出来的产品,大多数都是给国外大客户,而非供应国内产业需求,政策上应予调整。此话一出,台湾半导体产业界无不闻之错愕,惊讶内阁阁员中,竟然有不知台湾经济依靠的本来就是世界市场,居然有决策高官要花纳税人预算,反其道而行?
国家队之名大家一定不陌生,之前政府带头成立的有口罩国家队、疫苗国家队、绿能国家队、无人机国家队、打诈国家队,彷彿喊出国家队,就有了倾全国之力发展的底气。
但所谓国家队,实质意涵是什么民众根本搞不清楚,多数沦为口号或形式,尤有甚者,打著国家队名号,趁机循特殊途径大做生意,成了少数人赚钱利器,尤其是疫苗国家队、绿能国家队最为明显,后者在业者彼此之间还屡起内鬨,弊端与纷争不断。
政府制定产业技术发展政策,除考量外交与地缘政治趋势,主要应遵循经济法则,顺势而为,以产业整体最大利益为依归,并聪明槓杆国际优势资源(尤其包括最具竞争力之供应链伙伴、国际优秀人才、国际资本),切忌坐井观天、闭门造车,损害国家与全体民众之利益。
试问:台湾护国神山台积电可能捨大求小,遵循政府错误政策,将荷商艾司摩尔、美商应用材料、苹果、超微、高通、博通,排除于关键客户与供应链之外,刻意优先採用台湾队产品或优先服务台湾IC设计公司?再者,美国政府对台湾组织“晶片国家队”反应,特别是在川普总统上台情境下,究竟是乐观看待,或是判定其与美国利益相左,也是赖清德政府应该特别斟酌的重点。
或许有人认为,川普政府有可能支持此一构想,主要考量理由:一、供应链安全与美台合作,保障美国对先进晶片的稳定获取;二、对抗中国大陆科技崛起,台湾透过“晶片国家队”强化自身技术能力,与中国红色供应链脱钩。
然而事实上,在台湾现有半导体晶片产业供应链结构中,中国大陆厂商大多是客户而非设备与原物料供应来源,故台湾致力产业链国内化,最大利益受害者可能是美、日厂商。当然,为了确保台湾经济独立性,站在自己国家立场,我们推动这些作为乃天经地义之事,但默默推动就好,何须敲锣打鼓,在未获其利之前,引起老大哥们的不悦,岂非愚蠢不智?
川普政府主要经济政策是要求重要科技产业迁移至美国、增加美国当地投资与就业,台湾现在强调组建国内完整供应链之行动,似非完全符合川普取向(美国利益最大化)。同时如果台湾强调推动“晶片国家队”可能被视为过于强调台湾自主性,引发中国大陆进一步反应,美国政府可能担心此举升高台海紧张局势,对美国利益造成不可控之影响。
台湾半导体产业在面对全球化竞争、地缘政治风险以及产业技术升级关键时期,最聪明且应该的发展策略是採取“国家队”与“国际队”双轨并行策略,以期发挥优势迭加成效,兼顾国内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竞争力,两者不可偏废。
我们要再次强调,台湾是一个资源相对有限的小型经济体,如果希望产业在世界舞台出头,必须认清自己的强项所在,除致力发展优势,并同时与国际具竞争力之伙伴对接,方能确保经济与产业发展之永续性。这其中分寸之拿捏,除仰赖台湾主要企业之灵活操作,政府决策官员的务实理解尤其重要,千万不要因为少数罹患大头症阁员,扼杀台湾产业扬威国际市场之可能。